金石文字
除了紙竹布骨牙皮有機類之外
就是石頭與金屬
金屬最流通的就是貨幣。
-----------------------------------
歷史上泛中國區的古錢幣上的書法,其體系,形態、風格、書體、筆力可謂瑰麗多彩多姿。
中原政權以及不同階段地方政權都有發行錢幣。
錢幣書體大概分為
隸書(秦隸、漢隸)
楷書
行書
草書
春秋戰國:鏟幣、刀貝、圓錢上的文字都為大篆。
當時各諸侯國的文字沒有統一,故字體多變,筆劃複雜,結構顯得飄逸,書文樸質凝重,字無定法,書無定勢,呈現出書體特有的原始美。
秦統一中國後,採用簡化的小篆
隸書 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隨後出現, 都記錄在古錢幣上 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特色。
西漢末年(西元7年).新朝王葬時期鑄造的錢幣,其篆體文字末尾尖如懸針,後人稱這種字體為懸針篆,也是古代錢文書法中的一絕。
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錢文均為“玉箸”,圓熟工巧,文字豐滿,俊逸綺麗,有“篆發絕工,六朝之冠”之美譽。
唐代開元通寶楷始了另一章。
五代
遼
金
西夏
北宋
百花齊放 周邊民族字體與藝術風格互相影響。
宋代皇宋通寶九疊篆文,線條勻稱,屈曲層疊,非常巧妙。
中國書法藝術發展中,宋代產生了蘇東坡、趙信、蔡京等著名書法家。
在錢文上,就有宋徽宗“建國通寶”、“政和通寶”、“大觀通寶”
蘇東坡的元右通寶
蔡京的崇寧重寶
宋太宗的太平通寶
宋真宗的景德元寶
南宋
金
元
明
清
各有可觀
日本朝鮮安南琉球也算是旁支,各具特色。
縱覽歷代錢文,許多名家之作為幣文書法增色,同時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蹟以錢幣存留下來。
秦半兩錢上的小篆,秦代書法家李斯所寫,其字體狹長,勻圓遒勁;
三國時吳國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兩種錢文,為當時書法家皇象書,其書勢沉著自然,痛快淋漓;
唐代 幣開元通寶四字,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珣所書,風格勁險,韻味悠長
宋代的元豐通寶,蘇軾所書,風致抑揚,豪放勁秀;
清代的咸豐通寶、咸豐 重寶幣錢文,為清代書法家戴熙所撰,其書骨秀格清,熟練潤澤
以上為大概。
許多人可能質疑這些物件的真實性,畢竟仿造古錢幣,私鑄錢幣,自古即有。
考古盛行的明、清、民國已經無所不仿,更別說近幾年了。
仿得好,忠實呈現原物精華的東西,在欣賞文字的角度,其實也算是一個參考資料。
問題是那些胡亂做的東西,可能誤導。
我不是古錢幣,甚至不是金屬類骨董專家。但是收藏多年的敏銳度,可以說在上圖中,除了兩三件存些疑問外,其他都是合理判斷為前所未見的珍品。
前一手收藏時,說完全沒有摻雜一些高仿品是不可能的,因此也過濾掉一些存疑的。只要實際做收藏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情形。
與古物是緣分。進了眼睛,只要能力所及,基於不捨文物流落,就算混一些高仿,我還是先收再辨。我基於不能讓精華文物流離失所的想法,收下這些前手精心選集的老古董,目的僅是保管與讓大家欣賞,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