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印石印鈕
漢字美學的一個區塊就是篆刻。隨之而來有印石印鈕的講究。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壽山石印鈕的人物圓雕藝術
壽山石印鈕的人物圓雕藝術
收藏老印章最令人驚豔的就是清代圓雕人物印鈕。
許多人收藏田黃石是因為石頭好。
作為圓雕材料的石頭一般是較為次等的田石碓下田或其他類壽山石。原因很清楚。圓雕犧牲的石材較多,秤重量划不來,效果也不見得好。
----------------------------------------------------------------
下面是摘錄整理的網路資料: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刻作品上的表現,觀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
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是壽山石雕最古老、最基本的技法,也是
“
東門派
”
的主要技法。
一壽山石的圓雕始於南北朝。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在福州地區陸續挖掘出的南北朝時期的殉葬品
“
人獸俑
”
等,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原始的壽山石雕作品。
據相關資料研究分析,圓雕自南北朝以來一直是壽山石雕的主要技法,即使到了清初壽山石雕昌盛時期,雕制人物、動物也仍然以圓雕技法為主,只是這一時期的圓雕技法和古遠的南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作品的藝術水準也是天差地別。
享有盛名的楊玉璿、周尚均、魏汝奮、魏開通、董滄門等,雖然雕刻風格各異,但卻都是圓雕大師,他們的許多圓雕作品也都成為傳世之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楊玉璿的《僧人臥像》、周尚均的《彌勒》、魏開通的《伏虎羅漢》等十幾件壽山石雕作品,以及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和福州市博物館收藏的楊、周、魏、董的傳世之作,都顯示了清初壽山石圓雕技藝的高超水準,坐勢自然舒展,神態悠然自得,面額飽滿,鼻寬且豐,兩眼微閉,兩唇微翕,欲言又止,表情異常生動,衣紋用刀十分流暢,富有動感,不論前觀還是後看,都顯得和諧自然,堪稱圓雕傑作。
從《數珠羅漢》還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石雕藝人已善於利用巧色。
他們不僅懂得用石材的有色部分雕刻外披的袈裟,用無色部分雕刻羅漢肌體,有的還在羅漢打坐
的蒲團上描花巧填金粉。
一代宗師楊玉璿還在羅漢服飾上鑲嵌寶石,用以襯托雕像,使之瑰麗多彩。
清同治和光緒年間的
“
東門派
”
鼻祖林謙培,也是一個圓雕高手。他的圓雕作品多以仙佛人物為題材,風格受楊璿影響,並有明代德化瓷雕高手何朝宗的遺風。
造像著重傳神,造型顱碩身短。
形象比較肥碩,衣紋如行雲水,臨風飄蕩。
“
東門派
”
傳人林元珠、鄭仁蛟、林友竹等也是圓雕高手。
林元珠還在圓雕的基礎上,創造了人物和山水相結合的
“
立體雕
”
,用來表現民間傳說、神話故
事和戲曲情節。
鄭仁蛟則吸收木雕、牙雕、青石雕的長處,融于壽山石雕之中,使其風貌煥然一新。
二、圓雕技法在現代雕刻技法中的作用
古代的壽山石圓雕作品多是獨立的個體,如仙、佛、豬、羊、馬等,體積也比較小,通常是擺放在案幾上的小雕件,或當扇墜、鏈墜等裝飾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壽山石雕的題材不斷拓寬,石雕技法也不斷豐富發展,在圓雕技法的基礎之上,出現鏤雕、鏈雕。
在表現內容上,也由獨立的個體發展到人物、動物和山水等相結合的大型群雕,這就使得圓雕從技法到作品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完善。
同一件圓雕作品,往往是圓雕、鏤雕、鏈雕等多種技法融會貫通。如陳敬祥的《求偶雞》,以雞亢奮恣肆的形態和刀法的創新獨到,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郭功森的山水雕《武夷風光》,集閩山閩水於咫尺之間,以小見大,意境無窮,還有《長征組雕》《紅色閩西組
雕》《井崗山會師》等,這些藝術精品都是他們利用大體積的五彩斑斕的高山石創作,在純熟運用圓雕技法的基礎上,融合其它技法完成的,是壽山石雕從造型、題
材、技法到巧色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正是因為有了圓雕的良好基礎,再配上其他的雕刻技法,現在的作品才能明顯地突出美感、立體感,才能成為傳世的藝術精品,
因此,圓雕技法在壽山石雕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