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列紳傳---原台北府 新竹1916

對於1880年成立之台北府考棚之研究,多少人曾經在此考試?

1916年出版

新竹

 陳雲如 林在輝 陳信齊
李文樵
鄭神寶
胡濟清(據生員胡濟清等僉舉蔡文光接月眉等庄總理以責公事稟請給發諭戳由)
李雪樵
高福
黃榮
馬玉華
鄭鵬雲
吳明池
陳寶鉅
鄭雅詩
周春傳
許璧
鄭如蘭
鄭旭東
葉文暉
鄭拱辰
曾渭臣
黃鼎三
曾逢辰
何汀甫
何樹滋
戴弼臣
彭逢春
姜振乾
黃流明
梁元
何永立
彭裕謙
鄧瑞坤
郭窗?海
姜滿堂
姜紹猷
劉家水
葉變?廷
林百川
徐泰新
曾乾秀
楊送輝
魏泰初
溫士銓
彭錦球
彭蘭芳
彭殿華
蔡丕
甘惠南
周霖河
曾子厚 
范献廷
徐慶火
徐榮鑑
張鏡清
藍華峯
何騰龍
黃龍昌
黃懋昭
何騰見
傅萬鍾
詹際清
范慶霖--台北府秀才
蔡緝光
蔡金珠
彭福田
黃龍伸
張玉甫
鐘勝明
潘成鑑
潘成元
黃鍊石 
黃維生
徐上翔
張旺興
陳維藻--光緒癸未1883 府試第一
方學京
陳汝厚
陳羮梅
許宗濂
黃克昌
陳紹熙
蔡杜輝
洪世儀
陳安瀾
李廷賢
張鼎華
林會川
鄧火興
陳兆霖
邱吟文
湯仕路
梁國昌
黃南球
魏葆貞----1888秀才
沈賜記
徐炳祥
劉阿麟
賴廷彰
邱海華
李聯璧
吳新長
湯祿
湯登漢
陳瑚
吳定連
陳慶麟
劉緝光
彭錦濤
貝海澄
劉如棟
鍾石妹
曾雲獅
黃金石
黃錫章
陳馨蘭
林旺生
陳李生
蔡相
王加芳
蔡振豐
鄭照
邱友財
葉仕添
湯日生
黃連添
范長興
張文佑
林大廷
蔡珍
陳新春
陳朝綱
詹鴻光
劉拜賜
徐景雲
劉上達
傅樹勳
黃廷玉
張星奎
高世昌
林汝清
李祖訓
謝巖泉
李耕樵
林祥靉
張昇泰
鄭如蹯
鄭嘉六
林鵬霄
郭鏡寰
鄭守藩
林露結
吳傳?扶
郭維崧
何廷輝
黃文龍
胡清蘭
魏讚頭
方庚子
劉景年
鄭炮
杜漢淮
曾俊藩
曾作藩
---------------------------------------






 

a20150430_002446

 

 a20150430_002345

 

 a20150430_002324

 

 a20150430_002308

 a20150430_002248

 a20150430_002233

 a20150430_002210

 a20150430_002154

 a20150430_002133

a20150430_002117

 a20150430_001844

a20150430_001827

a20150430_001804

a20150430_001749

a20150430_001729

a20150430_001709

a20150430_001644

a20150430_001628

a20150430_001558

陳雲如,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出生於新竹香山庄牛埔 ,先世於乾隆年間由泉州惠安渡台,定居於香山。八歲至二 十歲期間,就讀於新竹城內杏堂書房。二十二歲時入省軒書 房研習一年,由於長期浸潤國學,因文秀碩學而被鄉人譽為 「秀才」。一八九七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新竹國語傳習所 甲科,擔任警吏,復以工作勤奮不次拔擢,一八九九至一九 二○年,擔任香山區長,其間曾於一九○○年,由總督兒玉 佩授紳章,先後兼任愛國婦人會新竹幹事部委員,地方稅調 查委員,新竹廳農會地方委員,土地整理委員,新竹廳埤圳 聯合會主事,香山區林野調查委員,接受頒贈獎章甚多。一 九一六年起任香山庄協議會員,一九三一年,再任香山庄長 ,一九三八年辭退公職,不再參與地方公務。   陳氏在日據時期,擔任地方職最久,建設亦多。任職內 除大力修建道路,增建官署外,遇有公共建設,必先捐地以 為示範,一九一○年,牛埔公學校即設於新建房屋內,其它 第被稱為「香山開學之基」,自兒玉總督以迄安東總督,累 次接受褒獎,在區長任內全力推展養殖蚵蠣,使養殖區面積 由二甲擴大為四十餘甲,並且廣為促銷,使香山蚵蠣成為新 竹特產之一,奠定香山養殖事業之基礎,晚年設置「財團法 人陳雲如成美團」,每年歲末,以現金賑濟老人,至今依然 不輟,一九六三年去世,享壽八十九。 註:參考資料:原幹洲 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つ新台灣之   人物。
李文樵 
出生:1867
本籍:福建省泉州晉江縣
住址:新竹廳竹北一堡新竹街土名北門88番地
家庭:祖父:李義鐘 有孝名旌於其間
叔姪輩登科者十餘人
學歷:前清秀才
資產:約十五萬圓
經歷:1906 參事
特殊事蹟:
1905年授紳章
又因熱心公益屢受木杯及褒狀表彰  

鄭神寶,字珍甫,又字幼香。光緒六年(一八八○)生 於竹塹北門外,鄉賢鄭崇和之曾孫。幼時以聰明慧思,甚得 其父如蘭之鐘愛。一九一二年,派任為新竹第十保保正,續 任保甲聯合會會長,頗得民眾信賴,亦為官方刻意延攬的對 象。一九一三年,總督府佩授紳章,一九一五年倡議成立斷 髮會,響應者多達五千餘人。不久被推為會長,推動斷髮工 作,同時力主改曆,組改曆會,頗能配合日人施政(註1) ,奉派為廳參事、區長。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七年間,出任新 竹州協議會會員,又任總督府評議會員,以善於因應,通曉 日語,為時人推重。   浯江鄭氏自崇和渡台後,至用鐘時,善於居積貨殖,產 業甚豐,田園數千畝,神寶承襲祖業,將雄厚資金,投資於 新竹製糖,信記、拓殖等會社組合,往新興實業發展,一九 三六年,辭退一切公職,除修橋、建廟、賑災外,不再涉及 外事,靜居讀書。   竹塹名園北郭園自用錫修建後,幾經滄桑,日漸陳舊, 神寶重加修整,並擴建日式庭園,重回昔日盛況,加以個性 風雅,賦性慷慨,被推為竹社、瀛社、桃社等聯合詩社的副 社長(註2),北郭園再成為文酒擊缽會所。一九二九年, 為反對官辦「台展」打壓傳統文人畫,新竹書畫益精會主辦 「全台書畫展覽會」,在神寶全力支持下,號稱為日據時期 台灣傳統書畫最大規模之展覽得以順利落幕。晚年,曾將其 旅遊日本之見聞作品,輯為「東遊隨筆」,或莊或諧,深具 晚清筆記小說風格,又有「去思集」,多吟詠之作(註3) 。書法則長於隸篆,多所創作,一九四一年卒,享年六十二 。 註1:黃瀛豹 現代台灣書畫大觀 註2:同註1 註3:王國璠 台灣先賢著作提要


 利用1916年出版的台灣列紳傳紀錄,或可一窺究竟。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從新影集"探索-發現" 從新檢視北宋珍寶的發現

《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栏目以纪录

­片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

20150422 探索发现 金陵迷雾 第一集 龙椁凤椁 

----------------------------------------

這一影集是從金朝陵墓整修開始,說到東北黑龍江發現的齊王陵 。

對於宋朝,北宋的皇帝倉庫裡的寶貝何處去,敘述出一個脈絡。

在東北,漁夫從河邊爛泥裡找到一個宣和元寶金幣。

宋徽宗給子女皇親,每人一個當成身分證。

農人挖地,隨處可以找到埋藏地下的錢罐子。

片中提到提著金屬探測器的冒險者,在東北(還有內蒙),遼金蒙古舊聚落遺址,到處尋寶。

這解釋了這十幾年來,古錢幣市場的巨變。

 

方孔兄

----------------------------------------------

古代王朝滅亡時,皇帝要的東西與下面武官士兵要的不一樣。

金器珠寶珍貴文物歸皇帝處理。

倉庫裡,笨重的金屬,銀錠,庫藏錢,

 書法的巔峰

 

就交給眾將士幹部。

一般民間劫掠就是一般士兵。

整個北宋的皇帝寶庫,在北宋滅亡的第一階段,基本上是搬遷到金國的老巢,東北。

 ------------西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國號大金。

宋徽宗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宋、金結盟攻遼,約宋出兵燕京,勝後,燕、雲等州歸宋,宋則把原來給遼的”歲幣”轉納給金。

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宋軍攻遼失敗,燕京後來反而是由金兵攻下,因此金向宋要求每年四十萬的銀、絹,以及一百萬緡的燕京代稅錢和銀、絹、米糧各十萬的勞軍費,以作為換取燕京及六州二十四縣漢地漢民的代價,宋取得燕京後改為燕山府。

宣和七年(西元1125年),金滅遼,之後兩次南下攻宋,取得燕山府,靖康二年(西元1127 年)北宋亡。

 -----阜昌(1131年二月-1137年十一月)是奉金国之命建立的大齐国刘豫的年号。使用这个年号共7年。-------------

西元1153年,完顏亮將金朝國都自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遷至燕京,初名聖都,不久改稱中都。完顏亮之所以要遷都燕京,首要原因是為了鞏固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因為在1141年金、宋雙方達成和議,以淮水為界,金的統治地區向南擴大到淮水流域以北的地區,金朝要以遠在東北的都城會寧府顯然是難以控制黃、淮地區,指揮南下用兵也鞭長莫及,故將國都南遷。 

完顏亮遷都後,確立五京名號,即中都大興府(今北京),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

”中都”之名即取五京當中之意,而中都也成為整個擁有中國半壁江山的金王朝統治中心,今天的北京正式成為中國北部的政治中心也就是從此開始。

到了1215年,蒙古軍隊佔領了中都城,金朝在中都的統治從此結束。

金中都城是在遼南京城基礎上向東、西、南三面擴展而成的,北面受河道的影響未向外擴展。中都城的修築是仿照北宋都城汴京修建的。中都還修建多座宮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太寧宮(即今北海公園前身)。-----------------

 那麼北宋皇宮與庫房裡,有甚麼東西呢?

金銀珠寶玉器,書畫奇珍異寶瓷器,應該是老闆分配。

庫藏錢,包括宋朝之前,歷代庫存以及戰利品,拿得走的,也都拖回東北。金屬銅銀金在當年都是國家重要物資。

犒賞最好的就是錢,因此回到東北的眾將士,後來被再徵調南下時,就在老家出生地,埋下這些戰利品。這裡面混雜一些鎮庫錢,禮錢,鎏金錢,銀錢,特殊版樣錢,等等,之前從未流通過的錢,也就可以想像了。

------------------------------

以前收藏古錢,有傳世流通錢,有出土收藏的熟坑錢,有新出土的生坑錢。

現在除了這些還有純金 純銀 鎏金 合金(金銀銅錫鉛鐵 及其他微量)的樣錢,雕母 母錢 精製版含金銀的稀有王公貴族賞賜錢等等。

-------------------------------------------------

一開始因為大家還沒回神過來,因此只有少數人知道收藏,也開始複製一些大錢花錢與稀有高價版。然而因為一開始的量太大,又缺乏國外藏家,因此就進入國內識貨的有心人手裡。有說國寶進地攤,就是這個大出貨時期。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門,也因為地攤真假難辨。

-------------------------------------

這幾年老的第一手藏家,種種原因整批收藏脫手,讓一些老收藏驚豔,因此中國與香港興起一陣收藏風。台灣反而因為收藏家斷層,以前泉譜未記載的都以為是偽品,一竿子打翻。錯失了這波收藏時機。

從這影集播出後,我想會有更多對於遼 金 北宋 西夏,以及唐末五代的珍貴錢幣的論述。拭目以待。對於其他種類珍寶,瓷器玉器金銀器,恐怕不是我們小民有機會接觸的了。

---------------------------------

那麼這跟文人有甚麼關係?

c20150201_065649

文人好古鑑古,而宋代是最尊重文人,也是御書錢的起點。重視漢書的文人,豈可缺席?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文房瓷器歷史

陶瓷器做為文房用具的歷史久遠,如瓦硯。 手頭上有一些這類文房分享圖片。

 唐青花

 

 汝窯筆舔

 

 ru ware 12 (44)

 

 Trichrome ceramic Inkstone, Liao Dynasty,

 Flambe glazed porcelain, washer, Ching, 18th century

 

 eggwhite glaze, Yuan, censer

 

 筆筒 居仁堂

 

 筆山 雕瓷 景德鎮  漁樵耕讀

 

 耀州窯 洗  宋 纏枝牡丹 印花 Song , Yaozou

 -box-1-影青雙魚洗  Song,景德鎮 的東西記得透光看一下 帶橘紅 到淺黃 與純白意義不一樣

 靜遠堂 徐世昌 總統用瓷 中華民國 早期 官窯

同治彩 人物筆筒 託道光款 精品 有分粗細

 乾隆 官窯 白瓷 雕瓷  松鶴長壽 墨床

 絳彩-天香書屋(道光 堂名款)-文房

 帝王文房  筆山 紙鎮

 明萬曆-墨與硯台青花

 鍾馗 中國瓷畫的高峰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 畫鍾馗第一名當屬萬雲岩。 抓鬼累了 塗點筋骨散

 雍正無款官窯 葷爐鈞釉 筆山

 反瓷臂擱

 十七世紀仿哥釉印花 筆筒

 同治童戲 瓜藤綿綿 多子多孫

 光緒民國桃花美女 羅仲林

 

文房瓷做為文人身邊的常用品,又是擺放案桌之上,一般不大又精緻用心,值得收藏,也方便收藏。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古瓷與文人

盤陀石上坐,溪澗冷淒淒。 靜玩偏嘉麗,虛岩蒙霧迷。

怡然憩歇處,日斜樹影低。 我自觀心地,          蓮花出淤泥。

隱士遁人間,多向山中眠。 青蘿疏麓麓,碧澗響聯聯。

騰騰且安樂,悠悠自清閒。 免有染世事,心靜如白蓮。


transitional period 



 明末天啓年間因宦官掌權 眾多文人流離失所 部分進入景德鎮利用運筆書畫功力 謀生

這樣的現象 在中國陶瓷畫的歷史上 並非首次

宋金元的時期 陶瓷裝飾 出現文字詩句 以及流暢的運筆簡筆繪畫 是文人加入這一行業 提升文化哲學內涵的第一次

 Yuan-Cizou-ware-Meiping

 元青花   yuan-plateA,chrysanthemum in center  , official kiln
元樞府銘青花盤 (2)

菊花的象徵意義即為文人 表達其風骨的意思


第二次是明朝末年  表達憂國
 中華古董陶瓷簡介: 青花瓷盤  明  天啓 人物 景德鎮 中國

或是 寒山 的哲理與思維

color8

過渡期青花 Ching, transition period



這是中華陶瓷史上最具文人特色的兩個階段 皇帝不喜歡 老外看不懂

反而日本人喜歡這種風格

我想 看瓷器如果只看故宮帝王收藏

一定不知道內涵豐富有趣的這一段